简介

中国古典戏曲鉴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戏曲形态的成熟(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中国古典戏曲就是这样满怀信心地沿着时代的洪流不断向前,并在途中吸收到诸多文艺样式的营养,终于到了宋金时期,形态走向了成熟。宋金时期城市娱乐活动的发展是导致戏曲形态走向成熟的最直接动因。从中唐开始,商业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城市因而趋于繁荣,市民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这些最终造成了城市娱乐活动需求的增加。为了满足数量众多的市民的娱乐文化需求,从北宋开始,城市里出现了许多勾栏瓦舍,南宋时期,情况依旧如此。关于宋代瓦舍及其盛况,宋代吴自牧《梦梁录·瓦舍》有着清晰的记载: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外创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今贵家子弟郎君,因此荡游破坏,尤甚于汴都。

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

在勾栏瓦舍中表演的节目类型众多,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载北宋时其中表演的节目有小唱、嘌唱、般杂剧、悬丝傀儡、小掉刀筋骨上索杂手伎、讲史、不说、散乐、小儿相扑、杂剧、掉刀、蛮牌、影戏、诸宫调、合生、说诨话、杂班、神鬼、说三分、五代史以及叫果子等。并且其中的表演从不间断,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杂剧就是在勾栏瓦舍中常见的表演项目。

“杂剧”一词,最初见于唐代,如唐代李德裕《李卫公文集·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状》:“杂剧丈夫两人。”在宋代,“杂剧”最初所指极宽泛,与汉代的“百戏”以及汉以前的“散乐”相同,如宋代吴自牧《梦梁录·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洐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弄此,多虚少实,如《巨灵神》、《姬大仙》等也。”其中不少杂剧是表演故事的。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妓乐》:“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从这些故事来看,已有了一个贯串的情节和几个人物。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元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杂剧不仅在宋代城市中表演,而且还是宋代宫廷中表演的项目之一,由宫廷专门的音乐机构如教坊、云韶院与钧容直等进行表演,并且在表演者的数量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宋代宫廷乐人参与杂剧表演,无疑大大提升了杂剧的表演水平。到了南宋,“杂剧”所指已经相对固定,成为当时宫廷教坊表演的十三部之一,且居于唯一“正色”的地位,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妓乐》:“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

宋代杂剧有着固定的结构。如在北宋,它分为两段,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杂剧入场,一场两段”;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妓乐》:“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其中第一段表演的是“寻常熟事”,称作“艳段”,其名称有开场引子的意思。它是将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情,经过艺人加工,搬上舞台以后,观众就会发现它异常可笑。这部分主要是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第二段是“正杂剧”,指经过正式编排的新杂剧段子,它有着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到了南宋时,它的结构又改为三段,即在“艳段”与“正杂剧”后又增加一段“杂扮”表演。所谓“杂扮”,就是装扮成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对之进行调笑,以博得观众的笑声。

同时杂剧还有着固定的角色。宋以前的参军戏中也有两个固定的角色,宋代的杂剧角色却明显增多,共有五个。它们是末泥、副净、副末、装孤、把色等,这些角色在分工上各有不同。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

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个装孤。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

宋代杂剧的表演非常活跃,产生了非常多的剧目,仅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10《官本杂剧段数》所记,就高达280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曾对这些存目进行过精确的考证,得出如下结论:“其用大曲者一百有三,用法曲者四,用诸宫调者二,用普通词调者三十有五”,“共一百五十余本,已过全数之半,则南宋杂剧,殆多以歌曲演之。”王国维所提及的“大曲”、“法曲”、“诸宫调”、“词调者”等,都是宋代常见的歌舞表演艺术样式。由此可见,宋代杂剧常常用歌舞的样式进行表演。在这些歌舞样式中,诸宫调对戏曲形态的成熟影响最大。

诸宫调始于北宋,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2:“熙宁元丰间,泽州孔三传始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诸宫调在两宋时期均有表演,如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有“孔三传、耍秀才诸宫调”;又如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6所载诸色伎艺人中,有诸宫调传奇高郎妇等四人。诸宫调是将小说这种文艺样式引入到乐曲中进行表演,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妓乐》:“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诸宫调的表演特点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的部分是用若干种不同宫调的曲子连接起来演唱。因而它使得表演的故事更加曲折多变、引人入胜,而且曲唱方式较之其他音乐样式,如词调、法曲、大曲、唱赚等,更加自由、灵活。所以诸宫调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说唱艺术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大河文学(m.dahewenxue.com)中国古典戏曲鉴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