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古典戏曲鉴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西厢记》(1/6)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一、故事来源

《西厢记》描述的是唐代书生张君瑞与前相国小姐崔莺莺的一段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大多数元代杂剧作品一样,《西厢记》亦有题材来源。张生与莺莺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据学者考证,它是元稹根据自己生命中一段真实的情感经历谱写成的文言短篇小说,故事真挚动人。

《莺莺传》描写的是中唐贞元年间发生的故事。一位张姓书生,二十三岁,性格孤介,不近女色。一次,他到蒲关游宦,在普救寺里遇到了寡居于此的崔夫人,攀谈后发现她与自己有亲戚关系。适值当地军人作乱,张生请友人保护了崔夫人一家,崔夫人因此设宴款待张生以示谢意。在宴会上,张生与崔夫人的女儿莺莺初次见面,立刻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张生想托莺莺的婢女红娘转达自己的相思之情,结果被对方拒绝了。张生非常尴尬,再次见面时向红娘道歉,结果红娘却建议张生写情诗给莺莺,而莺莺收信后立刻作了回复,她约张生夜晚在西厢见面。令张生没有想到的是,两人见面后莺莺“端服严容”地对他作了一番强烈的道德谴责,张生自此不再对莺莺存有欲念。但不久以后,莺莺却主动深夜来到张生居处与之私定终生。张生与莺莺暗中交往一个月后到长安去谋求功名,后来又再次回到莺莺身边,但数月后又与之分别,再次前往长安。因为科场失利,张生决定留在长安,他写信给莺莺决定分手。莺莺满怀深情地回信给张生,想挽留这段感情,但张生并不为所动。张生将莺莺的回信给好友看,他们的感情因此为时人所知晓。友人们对张生所作的分手决定表示不解,张生的解释是“红颜祸水”,为避免自己人生遭遇不幸,只能“忍情”。时人赞誉张生是位“善补过者”。后来张生与莺莺各自都有了归宿。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居所时,以外兄的身份请求与莺莺见面,但被莺莺写信拒绝了。从此两人不再联系。

总之,《莺莺传》讲述的是一场爱情悲剧。在这场爱情里,两位青年男女的诸多行为令人困惑。如张生,他最初对莺莺追求之痴情、热烈,与后来回到长安之后的绝情、冷漠,形成巨大的对比。他对于背叛行为的解释,在今人看来,不但突兀、生硬,简直是厚颜无耻,如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评价道:“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但是此举在当时却赢得了上流社会的普遍赞誉,这引发了后世读者的万般不解。再如莺莺,她最初对张生的热情追求有抗拒、有挣扎,但后来在张生绝望之际却主动献身,显得前后不一。不仅如此,她竟然对自己被抛弃的结局早有预料,甚至还说如果张生能够不放弃这段感情是对她莫大的恩惠,在张生面前尽显卑微。这又与文中对她家世的描述极不符合。文中说她姓崔,她母亲姓郑,长安人氏,且家中“财产甚厚,多奴仆”,显然是位贵族小姐。在唐代,读书人有三大幸事,其中之一便是娶“崔、卢、李、郑”四大家族的女子为妻,所以在贫寒未遇的张生面前,她不应该如此屈就。

前文已言,这个故事与元稹本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所以元稹在创作时,可能会顾虑到社会影响和个人隐私而采用曲折与隐晦的笔法,从而造成故事中人物行为的诸多难以理解之处。而这些恰恰造成了《莺莺传》的独特魅力,引发后人不断地作出阐释。所以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有“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到了宋金时期,从小说进入到说唱艺术领域。在《西厢记》出现之前,对这个爱情故事描写得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当算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董西厢”。所谓“解元”,是当时社会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未必即是科举中的乡试第一名。所谓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它说的部分使用散文,唱的部分用宫调。相传它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诸宫调因为所用伴奏乐奏不一样而有南北之分,董解元用的是北诸宫调,因此《董西厢》又称为《西厢搊弹词》或《弦索西厢》。董解元用14宫调、191套套曲和2支单曲,以5万余字的篇幅,将崔张爱情故事敷演成一部气势宏伟、叙事曲折、文辞富丽的艺术作品。与元稹《莺莺传》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在艺术形式上,将此段爱情故事从纯文学转换成了音乐文学,并将之成功地搬上了舞台;二是在故事主题上,以大团圆的结局代替了原本的悲剧性结局;三是在戏曲冲突上,将之描写成扞卫封建礼教的家长与追求自由爱情的青年人之间的冲突。

二、主要剧情

王实甫《西厢记》与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传统体制不同,它是五本二十一折、多人主唱。其剧情主要围绕张生与莺莺的爱情展开,其间险象环生、节外生枝、又高潮迭起,有着很强烈的喜剧效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大河文学(m.dahewenxue.com)中国古典戏曲鉴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