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穿成女扮男装的男配后(穿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61(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虽然历朝历代的昌盛,远不只是一个‘名士’和‘名仕’或者少数人可以影响的,但事实上,学生以为可从另外一个层面去真正将‘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落到实处,于国于民有利之。”

讲到这的时候,黎青颜声音微顿。

“而这方法,便是需得‘名士’和‘名仕’的相辅相成。”

其后,黎青颜的声音便是顺畅了不少。

以黎青颜的观点而论。

“名仕”,即为“名臣”,武能□□定国,文有经世之才,均是能为国家呈上利民利国的国策。

然历史观来,国策虽好,却并不是在每个阶段都能实施顺畅。

原因纷杂,但归其根本,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百姓不通其策。

也就是说,百姓不明白这条政策好在哪里。

政策也有所分别,有些在当时就能看出效果,有些却得从长远而看,甚至有些在当时人来看还是错的。

好比商鞅变法,在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从历史长远角度来看,变法使得秦国经济高度发展,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石。

而为何反对,是因为这些人不懂这条政策好在哪里,只觉当时触及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这便需要“名士”的辅助力量,去教化引导天下百姓,目能识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也就是说,“名仕”提供国策,“名士”提供教化,才能达到良好的上行下效,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黎青颜之所言,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的也不只是几个人的力量,甚至有可能是几代人的力量。

可后世已然知道,教育是兴国之根本,只要国民素质提高,国策才能得以更好地施行,而“名仕”和“名士”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最大化。

而烟雨先生震惊的地方则在于黎青颜的“实”。

黎青颜不只说了思想概念,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比如在乡镇建立学堂,慢慢渗透全民识字。

比如建立官方书铺,开放抄书与借书,使得更多的百姓可以摸到书本,醒得道理。

比如……

甚至于,在黎青颜的文章里,有一个很严谨的“五年计划”。

单从这一点来看,黎青颜的文章同前四位便截然不同。

前四位,可以说还在讲思想理念问题,黎青颜这篇文章,已然可以上表奏折,是一套初步完善的教育国策方论。

如此举一反三的机敏应变能力,烟雨先生眼中的欣赏之意激起,比方才看向夏谦的目光还要热切。

而且,以烟雨先生的才学造诣,他已然懂得了黎青颜在写下这篇名为“论述如何将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发挥极致”的文章,背后的深意和出发点。

这也是,黎青颜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不论夏谦,还是白景书,他们皆是从皇权角度出发去论述,在皇权之下的名士和名仕的表现,不论是起到忠君爱国的榜样力量,还是需要掌握尺度,皆是这般。

但黎青颜,却是以民为本,以国为本,她所写的文章,是真正在为民和为国考虑。

是真正在思考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对于百姓和国家,怎么才能影响最为深远。

烟雨先生不由从头回想了一下黎青颜的文章,先是点出了个人的名士和名仕榜样作用的影响局限性,接下来,则是从为国为民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将名士和名仕的榜样作用发挥极致,甚至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达成一个初步的教育国策方论。

贯彻落实教育兴国的理念。

而不是单单地在空谈思想,这样格局立意旷达讲实事的黎青颜,不得不说,烟雨先生心中的天秤偏了。

此时,他目光在夏谦和黎青颜两人之间,微微流转,可最后,他还是落在了黎青颜身上,一点一点慢悠悠地捋了捋跟前的美须,面上笑得愈发慈祥。

文章做的再好,若不能对民对国有利,又有何用?

※※※※※※※※※※※※※※※※※※※※

这两篇文章费死了作者的脑细胞~脑瓜疼

明天再加更吧。

今天发红包,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发88个~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大河文学(m.dahewenxue.com)穿成女扮男装的男配后(穿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