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牲口证(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见李胜利依旧执着,海爷就想吓退他,可李胜利这边认定了畜力车,并没有因此而松口。

“哥、嫂子,这事儿还得找乡里,咱们不是要试点一个学习班吗?

去周围的村子行医,咱也不能腿儿着去,还有药箱、药材呢!

这样,大牲口的钱我来出,也不让乡里为难,挂在生产队的名下,我只管用就行了,饲料钱也是我出。

但乡里得开个证明,说清楚了归属,别到时候给随便征用了。”

仔细的想了一下,李胜利还是觉着自己的想法靠谱。

卖估衣的买卖,真是不能用三轮车。

这时节,人们管的宽,遇上个较真的,一把抓住你,车上的东西说不出来路,扭送公社或是派出所的也不老少。

人们习惯于看热闹,遇上这样的事儿,跑多半是跑不了的。

马车,一般是公物,有了洼里村的介绍信,生产队的大红章一亮出来,麻烦就解决了一多半。

你骑着三轮子,亮介绍信也不一定好使,大多数人的认知,只是认可马车,三轮这样的高级货,不属于农村。

三轮自行车通行有人为的障碍,马车没有这些麻烦,自然也就是必选项了。

“爹,你也别劝了,胜利做事有章法,按照他说的试试。

我就去乡里问一下,前段时间不是说有批军马要淘汰吗?

胜利,这钱就不分账了,要是有带着马驹的母马,我就买回来。

咱们先说好,马如果挂在了生产队,村里不要你饲料钱,大车也能借给你用。

但三秋、三夏农忙的时候,马必须留在村里,这样村里、乡里都好说话。”

赵满奎的这个说法,李胜利没有异议,农忙的时候,生产队忙的脚打后脑勺,卖估衣的买卖也做不成。

至于他行医问诊,偶尔走一走,也说的过去。

见李胜利点头同意,赵满奎也松了一口气,他早就在乡里相中了两匹马。

但乡里给了个六百块的天价,如果是两匹成马,六百块的价格不高。

但一匹母马、一匹刚能吃草料的小马驹,这价就高了。

村里有三匹部队淘汰的军马,都是好儿马,算是年轻力壮的,到了部队,因为不怎么听话被淘汰下来的。

虽说在村里一样不听话,但胜在齿龄低,能用的时间长一些。

如果能配上母马,再下几个小马驹,这买卖就算稳赚不赔了。

“赵满奎,你要是打乡里那匹母马的主意,就得跟胜利说清楚了。

母马是胜利出钱买的,以后下了马驹算谁的?

社员不占公家便宜,公家一样不能占社员的便宜。

这事儿不说明白了,母马不能买。”

作为枕边人,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乡里村里的情况也算清楚,赵满奎打的算盘,马凤兰看的明白。

这事她不言语也能蒙混过去,但李胜利与赵家的关系,现在又有了变化。

两个儿子要跟着他学医,赵满奎弄些说不清归属的事,将来对两家都不好。

“嫂子,这不是事儿。

我买的马,不一定就是我来用,村里别的马也成。

买母马生了马驹,就当是饲料钱跟大车钱好了。”

对此,李胜利倒是无所谓,他要的只是马车。

赵满奎的操作,对他而言正好,村子里的牲口多了,自己能随便用,这多好?

李胜利说完,马凤兰也没再说什么,这事儿点明了就好,至于结果,可以再商量的。

说完了买马的事儿,时候也不早了,李胜利没再跟赵家人聊天,说了一声就回了东厢房。

躺下之后,李胜利回忆着脾虚的一些医案,很快就睡了过去,赵家这边的家庭会议却没有散场。

“满奎,以后这事少做,母马生了马驹,村里该给钱给钱,该给粮食给粮食,该顶饲养就顶饲养。

公私不分是大忌,公家占了私人的没什么,可你借机占了公家的,论起来就是犯罪了。”

点了儿子赵满奎一把,海爷拄着棍就进了东屋。

“瞅你这眼色,老的老的比不上,小的小的不能比,什么玩意儿!”

马凤兰剜了赵满奎一眼,骂了一句之后,也直接走了。

只剩赵满奎留在方桌旁,砸吧了一下嘴,回味着什么。

第二天一早,李胜利早早的起来了,对于上山遛套儿,他是很有兴趣的。

昨天被赵家三兄弟撂在家里,他心里还是很遗憾的。

天不亮,四个人就奔村后的土岭而去,冬日的清晨,山上的鸟都不叫。

挂着白霜的山林,看上去分外的萧瑟。

一边走,一边起了几天都没有收获的套子,最近这片土岭的收获越来越少,该换个猎场了。

一圈遛下来,兔子只逮了三只,逮野鸡的连环套,倒是收获不小,足足六只野鸡。

兴许是先被套住的不甘心,喊来了周围的同伴,大家一起中圈套,心里能平衡一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大河文学(m.dahewenxue.com)四合院里的老中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