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狐朋仙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4章 番外 不爱千金宝,但求两心达(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这段有关于白巧克力的记忆被储存在我大脑当中某个细胞当中,就像刻在光盘之上的影像歌曲一般可以被人类的大脑反复读取播放呢?”

可我现在要告诉你,五岁那年我很可能根本没吃到什么白巧克力,不但没吃到巧克力,相反还吃了老爹一顿皮带……

当时老家的亲戚要翻修房屋,从父母这里借了一大笔钱,以至于家里根本拿不出购买昂贵白巧克力的钱,因此在父母面前哭闹叫嚷不休的我才挨了顿打。

尽管白巧克力事件无果而终,但父母心底下也明白错其实不在我……哪个小孩不嘴馋?要不是家里借出去太多钱,吃上一块半块的给孩子解解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这样,一件在普遍不过的小事出现了逻辑分歧:吃皮带还是吃巧克力,这是个问题。

小孩子记吃不记打,这没有问题,可要是没吃白巧克力,那数十年不时萦绕味蕾的口感,又是怎么来的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所谓思维活动,其实就是大脑细胞当中基质蛋白通过氧化分解ATP,释放游离电荷的‘微压放电过程’。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记忆’并非是储存在大脑细胞之中的神经活动记录,而是一段记录在‘磁场’之上的‘影像’,而大脑中枢细胞其实是‘烧录影像’的磁头,通过不断地脉冲放电,将大脑思维活动实时记录成‘磁带’?

随着材料科技不断进步,磁盘的体积越来越小,可总容量却成千上万倍提升……只要中枢细胞‘烧录影像’时使用的材料体积足够小(比如原子或者更次级的微观粒子),那么烧录人一生全部思维记忆的‘磁带’也大不到哪里去,充其量不过几个分子大小罢了。

一旦人类脑组织死亡或者遭受外部打击而暂时工作失灵,这盘‘磁带’就有可能因为失去中枢神经细胞电磁场的束缚,从而透过人体头部颅骨肌肉地间隙逸散出去。

这不就是封建迷信中所谓的‘离魂’么?

就如同磁带放久了会自动消磁,局部抹去所记录的影像一般,这种被人类大脑烧录出来的‘磁带’也不会是天长地久永世不灭的永磁体(神经放电的能级不够)。

一旦离开烧录机,这种‘磁带’上记录的信息就会不但遭到消磁损害。

要么在所记录的信息彻底泯灭之前,逸散的‘磁带’在不断布朗运动中偶然被其它大脑烧录机的‘磁场’所束缚捕获,从而成为他人鲜活记忆的一部分(亡魂夺舍/附身);

要么就彻底泯灭成为最初的离散粒子态。

现在可以说说,到底什么是‘魕’了。

在《狐朋仙友》的设定当中,‘魕’是一种专门追逐捕食各种逸散‘磁带’的‘生物’,姑且先称呼其灵魂体生物。

就如同硫化细菌依靠还原硫元素维生一样,‘魕’依靠将残存‘磁带’重新剥离成离散粒子态的过程获取能量,具体类似分解构态不稳定化合物放热的过程。

这就解释了‘魕’为啥会喜欢‘愚弄’人类。

虽然‘魕’专门追逐捕食各种逸散‘磁带’,但‘魕’自身的能级却远低于大脑电磁场的能级强度,因此‘魕’很难钻进人脑之中大快朵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类情绪大幅起落时,其产生的神经电场强度也数百倍于情绪稳定时。

像‘电磁场’这类东西,自身能级越大的,其覆盖范围就越广。

因此当人类情绪大幅起落时,会有一部分原本游离在大脑电磁场正常覆盖范围之外的微粒也被覆盖范围瞬间大幅度外扩的神经电场磁化成一小段‘磁带’。

当大脑电磁场再度回归正常覆盖范围之时,部分额外产生的‘磁带’未能及时跟随电磁场收缩而进入人类大脑,最终逐渐逸散开来。

而这些逸散漂浮的‘磁带’,就是‘魕’的美食!

到这一步只解释了‘魕’为啥会读心……磁化本来就是‘你磁我同时我也磁你’的过程。

‘魕’捕获到游离的‘磁带’并获取其中的能量,同时‘磁带’也反过来磁化了‘魕’的形态结构,令其获得原本属于‘磁带’的信息。

可以这么说,‘魕’本身就相当于一盘大号压缩磁带。

作为一个常年修道养静的道士,杨从循的精神活动要比正常的普通人更加强大且敏锐,因此神经电场的覆盖范围也大了好几圈……不然这些年的修为就全修到狗身上去了。

就像‘魕’会捕捉‘磁带’,而杨从循异常活跃得神经电场也‘捕捉’到了‘魕’。

不同的是,‘魕’只会闷头吞食‘嘴边的磁带’,而杨从循在利用神经电场束缚住‘魕’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驱使‘魕’去定向捕捉某个人类因情绪波动而逸散出来的‘磁带’,进而根据‘魕’的结构变化而解析‘磁带’上的内容。

这就是‘魕’能读心的秘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大河文学(m.dahewenxue.com)狐朋仙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